近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内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的估计,本次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将会提升到50%左右。如果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以传闻中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 上。
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车轮腐败”,被公众所诟病,但总是不了了之。公车改革所涉及的利益面太广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而这次之所以敢于推动全面改革,一个可能的情况是:环境不一样了。自十八大以来,确实透露出新气象:比如“八项规定”遏制了多年以来普遍存在的公款吃喝问题,其中一些经验可堪参 照。
公款吃喝能得到遏制,是因为有配套措施。“八项规定”出台后,为了不让其成为“一纸空文”,相关部门专门监督落实这些规定,并对此进行跟踪反馈。据中纪委监察部于2014年1月8日发布的消息,截至2013年12月底,各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这样认真对待中央决定的局面,在以往并未有过。
当然,一个好的改革举措是否能够得到贯彻,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中央的严刑峻法,同时还必须激励相容,即改革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措施应当相匹配。从目前来看,以发放车贴取代公车,确实是一个可采取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文件中明确了司局级以下车贴发放的数额,甚至强调“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更是前所未有。
很多人将发放车贴解读为对公务员的变相涨工资,此前不少地方政府在进行公车改革时,都采取过车改补贴办法,但是因为缺乏统一标准而备受质疑。以2009年杭州启动的车改为例,局级干部每月2600元,更为夸张的是2009年8月辽阳市弓长岭区的车改,区长的车改补贴高达每年8万元。事实上,当中央车改补贴发布之后,不少此前已经进行了车改且标准高于中央的地方政府就已经着手下调标准,据悉温州车贴中最高标准要从3100元下调到1410 元。
车改大幕刚刚打开,我们很难说其必定会成功。但是从这次车改的举措来看,显然有一些与以往不一样且颇有新意的做法。我们关注车改,当然是因为每年涉及几千亿财政资金,值得认真对待。更为重要的是,在改革步入深水区、利益结构愈发多元的今天,各项改革该如何深入且能顺利?一句话,那就是“中央有权威、激励在相容、方案可操作”。
而最重要的启示,却是最朴素的道理:不应该对不合理的现象无限容忍。有时候你会觉得,中国的老百姓实在太体谅别人了。但如果把心态放回原初状态,便会觉得这是多么荒谬多么不合理的事情。其他国家没有这么多公车,其他人没有公车照样上班出差,为什么中国的公务员离了公车就不行了?这样的感慨,现在几乎没有人在媒体上说了,因为“太幼稚太天真”,而这才是最大的道理。
然而这并不能责怪民众,而是一次又一次无望的改革让民众失去信心。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这次车改不吝于给予鼓励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针对具体的条文和技术,更是希望能够借此挽回民众的信心。中央权威在改革初期当然重要,但要让改革成果巩固,还得依靠法治,依靠民众自下而上的监督,这才是一条成本较少且可持续的路径。不独公车改革如此,其他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