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确拥有集体自卫权,但不应该行使这项权利。”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终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7月1日,日本政府推翻了历届内阁遵守的“自卫权发动三条件”,解禁自二战结束后被“封印”长达69年之久的“集体自卫权”,为日本自卫队参加海外作战铺平了道路。
“很早以前,安倍首相就对我们这些内部人员说:‘一定要在7月1号通过这项内阁决议。’”当天,一位在首相官邸任职的“首相近侍”,对我解释安倍此举的真正用意,“这一天正好是自卫队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日。安倍首相希望把这一天变成一个分界线——此前的60年是自卫队为了承担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而‘隐忍’的时代,今后将会是日本自卫队成为强大军队的‘绽放’时代。” “修改宪法就是我的政治目标”
安倍彻底颠覆这个战后日本历届政府守护了69年的原则,究竟是为了什么?
“深深刺激到安倍首相的,是他的外祖父、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留下的‘修宪遗训’。”前述“首相近侍”说,195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积极推动修改宪法,希望将自卫队转变为可以自由行动的军队。但未果。
“如今,岸信介的照片高高地悬挂在首相办公室的墙上,安倍首相经常面对这张照片默默无语。7月1号,在内阁通过了这项决议以后,安倍首相立刻返回了他的办公室。我想他一定是在外祖父的照片前双手合十,汇报这个喜讯吧。”这位“首相近侍”说。
自1993年从政时起,安倍就明确表示:“修改宪法就是我的政治目标。”2006年首次当选日本首相之后,他立即将“修宪”确定为政府的首要大事。但当时的日本国民迫切地希望“重振经济”,安倍最终落得引咎辞职。时至今日,二次当选的安倍首相,虽然还没能成功地修改宪法,但他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成功踏上“修改宪法解释”的第一步,进而直指修改和平宪法,成功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
先是在野党的“不作为”让安倍实现了实质上的“专制”。此前,民主党政府三年零三个月的执政中,所作所为让日本民众“怒不可遏”——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民主党政府不但救灾不力,而且让“福岛核泄漏”事故越演越烈。之后,在岛屿争端问题上,日本与邻国中韩的关系又陷入了低潮。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磨难,日本人对此前长期执政的自民党又充满了期待。在这份期待之下,安倍首先通过“安倍经济学”大幅度改善了日本经济状况,然后让首都东京成功获得了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拉拢到民意支持。
因为修改宪法必须要得到2/3(即320席)以上国会议员的支持,难度很高——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策动下,自民党2005年和2009年两次试图修宪,都因支持率不足而失败——所以安倍又将“修宪”变通为“修改宪法解释”,巧妙地获取执政联盟中公明党的支持。
公明党并不是不清楚安倍的目的,但先是其母体、宗教团体创价学会(公明党以创价学会为基础组成)的“一把手”、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得了大病,失去了控制能力;其次,在公明党内部,右派向左派提出,如果现任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任期到9月,属左派)想继续连任,就不能反对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于是,我们看到一向倡导和平的公明党,在解禁过程中沉默了。
所谓的“中国威胁”,也被安倍加以利用。自1978年开始,日本内阁每年都会开展一场与外交相关的民意调查。去年11月结果显示,仅有18.1%的被调查者回答“对中国有好感”——日本人的“厌中情绪”在去年达到了顶峰。安倍利用“中国威胁论”诱导民意,最终达到了他“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目的。日本可以说不
“集体自卫权”是相对于“个别自卫权”的概念。简单讲,“个别自卫权”是指遭到其他国家攻击时,本国拥有反击的权利;“集体自卫权”则把反击权范围扩大到本国的友好国,无论本国是否受到攻击。某种程度上讲,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日本有了再次侵略他国的可能。
虽然联合国宪章允许所有国家行使“集体自卫权”,但基于日本宪法第九条“(日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的规定,自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一直“封印”着这个权力。
尽管在东西冷战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1954年日本创建自卫队,但正如其名字一样,自卫队不是军队,而是用于“保卫自己”。
1972年9月,组阁仅仅两个月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实现了中日两国的邦交正?;?。而中国读者也许并不知道,就在两国建交的两个月之后,日本国会上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当时,越南战场激战正酣,美国尼克松政府向日本发出了“派遣自卫队参战”的“邀请”。
尽管同为美国同盟国的韩国“应邀”派兵30万参战,但田中角荣依然说了“不”。
“日本的确拥有集体自卫权,但不应该行使这项权利。”在国会答辩上,田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从此,这个回答成为了日本历届政府相继模仿的范本,就连右倾意识相对较强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小泉纯一郎,也都用类似的回答拒绝向海外派遣日本自卫队。
“创立直到今时今日,60年里,自卫队共殉职1840人。”一位38岁的陆上自卫队候选干部跟我说,“但他们都是死于事故,无一人是作战而死。” 被抵制的安倍
但是,无论安倍如何努力地宣扬,在国内,解禁之举仍是被抵制的。
6月30日,安倍内阁决定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前一天晚上,有超过1万名日本民众聚集在首相官邸前举行示威,其中还有人将德国纳粹党首希特勒的头像和安倍的头像贴在了一块标语牌上。
集体自卫权被解禁之后,日本各大媒体纷纷公布了安倍政府的民众支持率。其中,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朝日新闻》公布的数字为44%,对政府持赞同态度的《读卖新闻》公布的数字为48%,两者均低于五成。
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自卫队真的会参加实际作战吗?一位原日本防卫省的干部官员对我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自卫队参战应该仅限于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与中国发生武力冲突。其二,假设伊拉克的内战进一步激化,美国再次向伊派兵,那么安倍首相很有可能以‘没有石油,日本国民的生命和安全遭到威胁’为由,向伊拉克战场派遣自卫队。”
“事实上,日本之所以会参加一场和自己相隔十万八千里的战争,就是希望以此向美国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参加了您的对伊作战,以后您也得出兵帮我们啊!’——说得再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因为日本害怕中国。”
说来有些讽刺,抵制安倍的另一波主力,是那些有可能被送往战场参战的自卫队队员。
日本著名军事记者半田滋,曾经作为随行记者参加了2003年美伊战争里自卫队的“后援行动”。他说:“在萨马沃,我和自卫队队员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期间,我们的营地遭到了13次,共计22枚导弹的轰炸。每一次,队员们都吓得瑟瑟发抖。虽然所有队员都毫发无伤地回到了日本,但在那之后的10年里,有28名队员先后自杀身亡。在伊拉克的工作给自卫队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2013年,日本防卫大学校培养出494名应届毕业生——作为防卫省专门给日本自卫队培养干部人才的特设学校,这些毕业生几乎注定会晋升为自卫队军官——但其中有多达21%(即106人)的人选择了放弃,悄然离队。如今,安倍首相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媒体预计,防卫大学校将迎来又一波申请退学的高潮。
不仅如此,日本的年轻人加入自卫队是以“(自卫队)受宪法约束,不参加战争”为前提。如果今后真的要上战场,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拒绝或者逃离。
感到不安的还有自卫队员的家属们。“万一自卫队派去战场,怎么保证生命安全呢?怎么保护自卫队官兵的家人?”前述自卫队候选干部的夫人问道。
安倍首相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