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城人来说,食用野葛粉是从小养成的习性,大抵是和饮食关系有关。嗜辣、重口的偏好使得降火成为日常所需,用葛根粉泡制的浆糊是江城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老一辈人似乎对葛粉有着莫名的情愫,大概饥荒年代曾有效补充了谷物的不足。野葛粉入瘦肉或鱼羹中,不仅色泽透着奶白色,口感也更加甘甜嫩滑,是转化食物的点睛良品。
年轻人总是嫌料理食材是个麻烦事儿,但碍于身体湿气颇重,便依着老法,耐着性子坚持喝下一碗碗的葛根粉糊。姑娘家保养的秘诀之一便是用蜂蜜或是土红糖调和野生葛粉,代替晚餐。主人家饭局多的,家中是必备葛根粉的。"但闻酒渴欲吞海,一片两片甘于酥。"饮酒过多的人,葛根粉则成了常备醒酒的好物。
对于本地人来说,一听说不是野生的葛粉就不会多看一眼。制作出好的葛根粉,还要讲究挑选合适年份的野葛,颇具拉菲葡萄酒的讲究范儿。
往深山里去,酝酿江湖气息的峡里水库最为动人。这如画的美景也衍生出来很多好食材,原始、粗犷、肆意生长,形容的便是野葛了。日照时间越来越短,采掘葛根的时候也就到了。这无污染的山区野生天然葛根,吸收了天地灵气,自然不屑与栽培种植的葛根相提并论。进山的路要开数个小时,幸而葛根生长茂盛,寻到小葛根时便手下留情,因为只有五年以上的葛根才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成分。
将挖掘得到的葛根就着山底的清溪,洗去外皮沾带的泥沙后先带回农家。接着除去表皮,再清洗干净,入容器中重力捶打,块根分崩离析之时淀粉颗粒也析出。再将其溶水使淀粉彻底与纤维分离开来,仔细过滤后静置。时间足够让淀粉脱水,全部沉淀在底部,再将多余水分倒去,置阳光下晒干,收集后装罐密封。
野生葛粉颜色非纯白,泡制后也不是清澈透明状。由于凝结的淀粉被铲起时会自然裂成有棱有角的小块,甚至偏硬除非机器打磨不然很少有粉末状的。葛粉与水1:2调匀,不掺杂面粉的葛粉遇水很容易就能溶解,慢慢搅拌时适量加入刚烧开的烫水。看不见白粉颗粒了,这一碗细腻、均匀、纯正的野葛粉便泡制成功了,加入蜂蜜或是红糖调味,便可以安心食用了。
“细如桄榔滑如菰,白如人面柔如肤。和以粉米随所需,饼饵其精饭其粗”。野葛粉产量低,口感也略显粗糙寡淡,与己而言却是极富个性的食材。入羹汤之美味先不必说,与山芋粉混合做成的Q弹粉葛圆子深受儿童喜食,或是加入玫瑰桂花拌之,是极为享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