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们,毕业季你们是怎么玩的?相信10个人里面有9个人会说:吃饭、旅游
公子我不由摊手:吃饭旅游这个套路,真是一千多年没变啊
什么意思?古人也有毕业么?当然有?。?/p>
金榜题名日,就是毕业happy时
那时候考个科举多么不容易啊,这些莘莘学子在历经无数个孤独寂寞冷的寒窗苦读夜后,终于蟾宫折桂修成了正果,不解放一下天性怎么行,于是就有了【期集】,也就是聚餐+毕业旅行。
首先,大boss,也就是皇帝,要在自家院子大摆筵席招待庆祝大家毕业。宴会上美酒佳肴、莺歌燕舞,无一不是向在座新人展示企业实力,让大家对未来要工作一辈子的地方充满信心。
吃饱喝足后,来个旅游消消食。在唐代就有了专门服务于毕业生的旅行社,称为“进士团 ”,只不过限于交通不便,目的地很局限,通常就在长安郊外的曲江。
春季的曲江,百花齐放、草长莺飞,万物欣欣向荣,大家逛着逛着,就由内而外地浪里个浪起来了,孟郊的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出自于此。
在旅游结束前,毕业生们还会自发组织一次聚餐,称为“曲江宴”,吃完这顿后大家就要奔赴祖国各地走马上任,大概这辈子都见不着了,所以也就特别依依不舍,能从中午吃到晚上,【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 杜荀鹤《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这一套流程下来就是【期集】,但这只是毕业典礼一半的内容。
另一半【谢恩】更为重要,这是毕业生们仕途的的起点。
最开始,毕业生们要先一蜂窝跑到主考官家,谢主考官赏识,顺便自我介绍。待主考官把名字和脸对起来之后,他就带着这群新人再一蜂窝去宰相办公室排队谢恩,认识下未来的二把手。
到了宋朝,皇帝怕主考官和宰相趁机拉拢毕业生,就改成学生直接到他跟前谢恩,称为“朝谢”。
谢恩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状元发言致辞,切记一定要找个口齿清晰心理素质过硬的,否则——
“唐武宗会昌三年时,那届状元临时有事缺席,就由榜眼同学(第二名)代为致辞,不想这货一激动就犯了口吃,一个“棱等登科”,说了数遍“棱等登”,竟憋不出那个“科”字。
一千多年后,因特尔被这个虽口吃却努力不懈最终及第的故事感动,把这个节奏用在了自己广告中——
到了清代,毕业生们拜见完皇帝之后,还要去拜孔子庙和国子监,也就是大学三巨头。
国子监会专门开辟一块地方给用来给学生们去留名立碑,就怕他们出去玩high了,控制不住自己的右手 ,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唐代时长安慈恩寺的大雁塔上密密麻麻的题字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这样一来整个毕业流程就齐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