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充满客家特色的美食众多,黄粄,在漫长的客家发展史上,客家先民在迁徙的过程中,从山区自然中创造和发现各种美食材料,经过复杂的加工与创新,成就了今天风味独特的客家美食。
平远梅畲和兴宁黄陂两地制作的黄粄,其香、嫩、爽、滑等著称,今天向大家介绍来自平远梅畲村的黄粄,一起见证黄粄在勤劳手巧的客家妇女手中成形。
逢年过节,勤劳的客家人都会用特有禾米制作成黄粄,庆祝一年的丰收,亲朋好友做客回家,当然少不了金灿灿的黄粄做等路,让转妹家的箩格格外生辉抢眼!
制作黄粄的主要原材料是禾米和粄茬灰水,独特的地理位置产出独特的米,禾米产量不高,其口感具有香、软、粘,最适合做黄粄了。
将粄茬树烧成灰,用开水冲泡,过滤出灰水浸泡禾米,同时加入上色的黄果水(栀子),浸泡几小时后,放进饭甑中煮成饭,然后将饭倒入石臼中舂上十几分钟,将舂好的米糊做成长条状,金灿灿、香嫩嫩的黄粄就大功告成了,有没有流口水呀!
黄粄有健胃消食之功效,吃法也多种多样,简单的切成小片,蘸点白糖,一口一块。也可以用油锅煎成两面金黄,口感香、脆!复杂点,将肥瘦适中猪肉加韮菜剁成肉馅,酿入黄粄中,放入油锅慢火煎,酒上酱油和葱花,就成了客家经典风味小吃酿黄粄了!
吃着香喷喷的黄粄,想起了这首外婆曾经哼过的客家山歌《赞黄粄》,
客家妹子打黄粄,
全靠一身好腰板;
打到禾米绕绕韧,
吃到嘴里香喷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