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期望飞翔的荷兰人和浪漫的法国人会师里约热内卢,这样,本届FIFA世界杯就完美地办成了荷法世界杯。无奈法国憾负德国,荷兰更是在运气的毫厘之间将决赛权拱手相让给了阿根廷。当荷法世界杯已成泡影,我们至少希望FIFA世界杯能够是一场公平、公正的合法世界杯。遗憾的是,当前世界杯的赛制和规则还远不完美,所以才会有滔滔不绝的争议和令人扼腕的遗憾。那么我们不妨大胆畅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世界杯更好看,让球迷更开心。
先举一个例子:同样是荷兰与阿根廷,与36年前世界杯决赛的酣畅淋漓相比,这次半决赛踢得拖泥带水、缩手缩脚。甚至这不是两支球队一场比赛显示出来的问题,而是整个足球世界的传染病。足球本来就易守难攻,现在球员的体能、速度、技术、对抗能力等身体素质更远非上一个时代甚至更早时代的足球运动员可比。所以,只要你愿意像希腊队那样龟缩着打破坏性足球,就有可能浑水摸鱼。哥斯达黎加这种队也太讨厌了,打不出漂亮的进攻,却摆得出胡搅蛮缠的铁桶阵,再加上一个八爪鱼式的门将,搅合得场面十分无聊。瑞士等球队也是这个德性。世界杯该改革了,要不然就会走进去1:0的死胡同。也因此强队与弱队在比分上差距越来越小,优秀的进攻性球星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你能怪教练吗?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他们势必在多数情况下选择这种保守性破坏型打法。想改变,光靠球迷的呼声不够,需要国际足联通过比赛规则的修改来引导。既然症结是球员水平提高导致赛场空间变小,那么只需要简单修改为比赛双方各上场十名球员,就可以创造更大的空间,催生更流畅的进攻和更多的进球,有利于梅西和罗本这样赏心悦目的球星,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季军争夺战:荷兰队的表现证明了他们是无冕之王,而巴西队当真是雪上加霜。在这样一场非生死战中,打起精神、踢出精彩十分难得。一方面,球迷和媒体历来爱拿每届世界杯的季军争夺战吐槽,嫌这是全部64场比赛中惟一不是奔着争冠目标去的比赛,因而不尽全力;另一方面,又从来不着手解决这场所谓的“鸡肋”之战。反倒是每届仅此一场不为争冠的比赛,因为摆脱了功利性,容易打出大比分和好看的对攻战,成全了球迷赏心悦目的愿望。其实解决这种鸡肋之战的方法很简单:既然世界杯为其他63场比赛挂了一个大力神杯当彩头,给了所有参赛者一个明确的锦标去争夺。那么如果不想取消季军争夺战,你就为这场比赛单独设立一个锦标,比如让上一届世界杯前三名全部免预选赛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这样即可避免强队意外落选,也给这场比赛以动力。
还不得不说说荷兰队,本届世界杯依旧不走运。打满了全部七场比赛,常规时间内无一败绩,狂进十五球,仅仅因为一轮点球决战运气不佳而无缘大力神杯。这种“不公平”当然是上帝的选择,更是赛制弊端的体现。自从世界杯决赛阶段采用现在这种赛制以来,在淘汰赛阶段已经屡次制造了更优秀的球队因为点球决战或裁判因素意外出局的遗憾,在小组赛阶段也难以避免有悖费厄泼赖精神的默契球做局现象(即使第三轮比赛同时进行也架不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
最后说说判罚:本届世界杯虽然也有苏牙事件当场从轻不判、事后从重追罚停赛九场的争议等等,但是整体的裁判判罚争议似乎要少于往届,尤其是较之2002年的韩国世界杯不知道要干净多少。这其中,门线电子技术的应用和罚球喷剂的使用或多或少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进步,只是为了让比赛更公平、让假球黑哨更远离绿茵场,国际足联应该有所作为,出台更大力度的一些规则改革。我认为至少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比赛计时随意性太强,导致领先的球队使出浑身解数拖延比赛时间,而裁判伤停补时无论长短都让领先或落后的球队不满意甚至里外不是人;二是红牌与黄牌的惩罚功效相差太大,而除了个别明显的恶劣行径,有时判红还是判黄甚至不判完全是裁判随意性的,因而时常引起争议。
闲话世界杯改革,犹如痴人说梦,自得其乐而已。诸君可鉴,以上遐想明显有利于公平,也并不麻烦,只是不方便有些人操纵比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