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嵌黄杨雕云龙纹屏风(局部)
紫檀家具布置成的“喜房”。
柜门上精工细致的紫檀木雕。
用紫檀复制的天坛祈年殿模型。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诗经》中,就有“坎坎伐檀兮”的句子,紫檀如缎似玉的质地、细密的纹理、沉稳的色泽,深得人们喜爱,尤其是用紫檀所制作的家具,典雅名贵,明清两代的“紫檀贡作家具”,艺术价值更是到达历史巅峰。
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的《紫檀的奥秘——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珍品特展》,将引领观众近距离观赏明清紫檀家具与现代紫檀雕刻精品。
巨量紫檀珍品集中展示
此次特展中的展品,都来自中国紫檀博物馆,以展示紫檀家具为主线,同时从明清居室文化、檀雕技艺、传统榫卯结构、珍贵家具用材等多个侧面同时展开对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介绍。
中国紫檀博物馆于1999年正式开放,是迄今中国规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于一体的专题类私立博物馆,馆内展出的珍藏品近千件,均以紫檀、黄花梨木、乌木等珍贵木材制成。馆长陈丽华非常热爱传统家具文化和紫檀艺术,曾多次携带所藏的珍品到海外巡展。
紫檀木材稀少,生长缓慢,要数百年才能加以利用,且“十檀九空”,能利用的部分很少,可以用“寸檀寸金”来形容它的珍贵性。能够一次看到这么多体量巨大的紫檀雕刻家具与器物,实在难得。
中国明清传统家具研究专家、收藏大家王世襄曾评价紫檀博物馆的收藏说:“这么大规模、这么集中展示紫檀明清家具的,前无古人,这是破天荒第一回。”
传承檀雕手工技艺
走进广州艺术博物院负一层国际交流厅,观众都会对迎门而立的紫檀嵌黄杨雕云龙纹屏风宝座印象深刻。再往左侧看,一座用紫檀复制的天坛祈年殿模型静静矗立在角落,背后是一幅雍正皇帝刺绣肖像挂像。
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袁野跟随展览来到广州已经半个月了,他亲身参与了将这座1∶20的祈年殿从榫铆结构的部件再次拼接成型的过程。
“整座模型是用小叶檀制作的,花了百余名高级技术工人两年的手工,整体结构完全以天坛祈年殿和祈谷坛原建筑为准,用1:20的比例,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雕制而成。直径4.5米,通高1.9米,拆开来有数千件部件。在北京的紫檀博物馆里,还有一件1∶10比例的,上次送展的时候,十几个人拼了一天。”
另一件体量巨大,惹人瞩目的展品是紫檀雕“老北京王府四合院”模型,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说,这个紫檀雕四合院模型是按1∶8的比例雕刻的,几百个工人耗时近3年,精雕细琢而成。
这次展览中的家具和器物,不仅体量巨大,而且细部精致,工艺要求严格,全部使用手工制造,展示了紫檀博物馆对紫檀木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び氪凶龀龅呐τ氤杉?。
还有一件以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为蓝本的百骏图插屏,雕刻得惟妙惟肖,陈丽华表示,保护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方位高水平地展示紫檀艺术魅力,传承檀雕技艺,再现中国传统紫檀文化的辉煌,依旧是她和她的团队未来努力的方向。
你知道喜房里面都有什么物件吗?
这次展览的布置,很有居室情境。一间间展厅分别布置成清式正厅、明清起居室还有传统喜房。每间“居室”中,布置着符合时代特征的明代或者清代家具。
在“喜房”展厅中,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国传统的婚房,色调采取中国红,整体布局突出喜庆、欢快的氛围。中心为紫檀雕月洞门架子床——这里展示的这张床是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馆的珍藏制作的,上面挂着手绣的大红幔帐,绣着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的图案。床体各结合部分都是用活榫结构,便于分解组合。床身正面装椭圆形门罩,民间称为“月亮门”。床的两侧置床头柜,床前脚踏上安装有滚木装置,用来摩擦脚心涌泉穴位,也被称为“滚凳”。
喜房里的布置以架子床为中心,两侧对称摆放着紫檀立柜和顶竖柜,雕刻吉祥图案,意为多子多福。此外,喜房里面还摆放着紫檀梳妆台、座灯等家具以及乌木雕刻的万字锦博古纹百屉柜,用以存放首饰细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