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煲仔看剧(baozaitv)原创
这部剧本来上周就想安利给大家,结果一不小心追得过分沉迷,根本没心思开电脑码字you know,没戳,都是它先动的手:
心灵猎人 第一季 Mindhunter
首播: 2017-10-13(美国)
集数:10
改编自前FBI探员JohnDouglas和Mark Olshake的著作《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故事围绕两名多次追捕连环杀手FBI探员展开。
男主角霍顿由小乔饰演,看着很无害的年轻探员,因为一次谈判任务失败被调去学院当老师负责讲学工作。却对现在警方的犯罪追查模式产生质疑。
后来他被FBI行为科学部招募,和搭档比尔、社会心理学的博士一起组成了一个地下研究小组。7
两位探员一边在全国各地警局巡回授课,一边与当地最臭名昭著的变态杀人狂对谈。一直在不断摸索和挫折中逐渐找到方法。
他们计划从行为学和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归纳这些杀手的心理共性,建立起一套系统,以便用于以后的实际犯罪调查和犯罪预防。像“连环杀手”、“组织性犯罪”这些专业的犯罪术语也是从这里产生。
其实在美式犯罪剧里,专门讲心理犯罪剧并不少,这部剧却又给了观众一个犯罪剧的全新展现方式。
没有单元型的破案故事,也没有需要追捕的杀人狂,仅靠大量密集而精细的人物对话就推动了叙事,保持了剧情张力没有沉闷感。
它的台词和节奏极佳,这也是拍过《社交网络》、《十二宫》的大卫芬奇最擅长的。
而且全片几乎没有什么暴力血腥的动作场景,只用几张凶杀照片、杀手的口述回忆就让观众不寒而栗。
与其说它是犯罪剧,其实更像一部有意思的学术剧,它的焦点不在于犯罪,而是去探索剖析犯罪者的心理,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引发了他这么做。
剧中几组跟不同变态杀手的对谈都是很精彩的重头戏,罪犯都塑造得很鲜活。值得注意的是,剧里所有罪犯的自述部分都来源于真实案例。
最让煲仔印象深刻的身高两米的杀人狂魔艾德,他说话逻辑清晰,言行有礼,善于掌控,如果不了解他的犯罪史,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有亲和力的高个知识分子。
(艾德真人照片资料)
就是这么一个人,15岁就杀了自己的祖父母,又杀害肢解6名女大学生,还砍下了母亲的头颅。
在听他平淡的口述这些杀人行为,甚至站起来跟探员示范怎么割喉时,心理上带来的惊悚比直观的犯罪画面更加让人发麻。
而剧中的女性角色也让煲仔很有印象,女教授和探员的嬉皮士女友都是70年代女性自我解放的代表,高学历,独立专业,对感情有自己的主见,并不是一晃而过的花瓶角色。
整个剧情的走向也并不是单一的研究罪犯从而顺利的归纳,每个主角都在这个疯狂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研究越深入越执念的探员霍顿,试图引诱出罪犯的真心,自己却开始被黑暗吞噬,整个行为研究小组也开始出现裂痕。
而此时一个嫌疑犯已经悄悄点燃了计划谋杀的画稿,这个人就是每集正片开始前出现几十秒的神秘人,据网友分析这个人很可能是美国最著名连环杀手“BTK”(捆绑、折磨、杀死的缩写)?;蛐硭崾堑诙竟适碌闹氐?。
眼尖的更会发现,每集的片头里还会夹杂一秒闪过的凶杀现场图片,这也是大卫芬奇爱玩的一个小招式。
目前第一季全10集已经更新完毕,感觉第一季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对犯罪心理感兴趣,这部非典型的犯罪剧值得花一个周末观看。
不得不感叹,当我们的犯罪剧刚刚开始有好苗头时候,人家已经去开拓出更高的新角度,光是芬奇式的影像美学和台词对白就够我们的导演制作人膜拜学习了。
煲仔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请先联系:煲仔看剧 !违者必究!
更多剧评请关注订阅号:煲仔看剧 (ID:baozaitv)
长按可复制到搜索↑↑↑↑↑↑关注,挖掘好剧,重看经典,从此不再剧荒!